轉自:我的知乎
摘要:認為「去中心化」像個賣點,有點兒虛
筆者學習區塊鏈技術大概有 2 年了,在幣圈也混跡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記得剛開始接觸區塊鏈時,大量的科普文章就是用「去中心化」這一特點來解釋的,仿佛「去中心化」就是區塊鏈的名片一樣。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,愈發覺得這一特點似乎更像「賣點」,也就是用來吸引人的,實際體驗上感覺並不強烈。
沒有絕對的去中心化,只有權力的分散與削弱
談到「去中心化」,人們總喜歡把公鏈單獨拿出來。筆者也是一名準備專注於公鏈領域的應用開發者,而且已經參與交互過數條公鏈上各種各樣許多項目。但我仍然覺得,即使成熟如以太坊,也不是「去中心化」的,我更傾向於稱之為「弱中心化」,也就是「中心化」程度不那麼強。原因大概有以下 2 點:
不論怎麼發展,開發者的權力總是大於普通用戶。
公鏈底層的核心開發者(官方基金會的成員)權力是最大的,因為他們制定或修改鏈上的「規則」;其次是鏈的上層應用開發者,他們負責設計實現用戶交互邏輯,他們需要遵守鏈的「規則」,但又為普通用戶制定「玩法」。不懂技術的普通用戶就成了「無產階級」,他們不得不按照「玩法」來做,他們有權發聲,但這在 web2 也已經實現了。權力不平等,就談不上「去中心化」。
你在鏈上的資產屬於你,但這條鏈不屬於你
雖然目前並未看到有鏈的開發商破產跑路的現象,但我認為這並非不可能發生。也許你會覺得,節點人人都能跑,公司無了可以自己跑,但這種失去了發展希望的事物只會逐漸消亡,你在這條鏈上的資產也可能在公司破產跑路消息傳出的那一刻被砸,因為人都會恐慌。
稱作賣點,因為它喚起了人們對烏托邦的向往
記得在筆者剛上大學的時候(2020 年)還不會科學上網,不知道那時牆外對「區塊鏈」這一行業的看法怎樣,但牆內絕對是喜憂參半。知乎上,人們對這一新興產業的觀點可以說是五五開。有人認為它是「下一代互聯網」,也有不少人覺得是個騙局。然而現在,網上的聲音似乎絕大多數都在唱興。牛市的輝煌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,但畢竟還只是一個較為小眾的行業,於是誕生了不少營銷號,他們自己也只學個皮毛,就去給別人科普,而「去中心化」自然就成了他們口中的「賣點」之一。
所謂「去中心化」,望文生義,就是「中心化」的對立。人們在現實世界中飽受「中心化」的壓迫,於是開始追求虛擬世界中「去中心化」的生活。
最直接的優點,應該是數據公開且可信
web2 數據造假太容易了,誰的平台誰說了算。但這一機制被區塊鏈顛覆了,平台無法掌控用戶的數據,通過區塊鏈瀏覽器看到的數據都是可信且對所有人公開的,打破了信息壁壘,讓用戶玩的更放心。